踢腿运动从单纯向前踢到增加侧踢、后踢,扩胸运动要求强化背部伸展……这些看似细微的调整,背后竟是科学健身的大智慧。9月21日,第十五届全运会群众展演广播体操项目决赛在珠海举行,北京体育大学副教授、第八套和第九套广播体操创编主创人员张平详细解析了广播体操中蕴含的科学原理。
作为第十四届和第十五届全运会广播体操比赛裁判长,张平表示,第九套广播体操创编时融入了日常生活中需要的健身元素,旨在通过动作加强身体较弱肌肉的力量,实现前后肌肉平衡,提高身体的活动能力和功能性。
“第八套基本是以体操的横平竖直进行创编的,第九套则更加注重功能性。”张平举例说,比如踢腿运动,以前是往前踢的比较多,现在有侧腿和后腿;扩胸运动、伸展运动和全身运动都要求有背部伸展、展胸的动作和背部收紧的动作,“这些都是为了让后部的肌肉、比较弱的肌肉比如大腿侧面、后面等,通过动作来加强这些肌肉的力量。”
本届全运会,群众展演广播体操项目吸引了全国各地众多队伍参与。一名香港代表队成员赛后表示,参加广播体操比赛“特别开心”,认为广播操被更多人接受是一件特别好的事情。
“广播操在内地从小学中学到大学、成年,都会以其作为一项基础运动。我认为这个项目没有界限之分,只要想活动,广播操都是一个很好的项目。”张平表示,广播体操比较基础,关节的活动和肌肉的力量都能根据自己的能力调整,做两遍大概9分钟,正好满足工间操的时间,运动强度大约达到中等运动强度。
张平指出,广播体操的创编包含许多科学原理,希望通过推广让更多人认识到广播操的好处和对身体健康的益处。“希望能有更多的基层的、省市的培训,让大家了解创编的含义而不是只是手的位置。”
她强调,通过培训让大众了解广播体操的科学原理,结合自身锻炼认识提高,才能获得更好的身体体验。通过比赛、展演等形式让更多人参与其中,广播操的意义才更加深刻,效果才能更长远。
据了解,广播体操在我国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是日常健身的重要形式之一。第九套广播体操于2011年推出,在保持传统广播体操特点的同时,融入了更多的科学健身理念,适合不同年龄人群锻炼。
文 | 记者 郑达
视频 | 郑达 欧昊
视频包装|记者 颜业宏